精神文明
  • 池南好人
  • 文明家庭
  • 诚信企业
池南好人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精神文明 > 池南好人

建设“崇德至善”长白山

    -池南区先进个人荣誉榜

【 发布日期: 2019/03/13 02:39     来源:          打印 收藏

城市美容师-高桂琴

            

  高桂琴,女,在池南区绿化环卫处担任保洁小组长。在工作中,她虽然没有为池南区里做出什么大的贡献。但是却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努力,为池南区清洁出一个干净、舒适、爽心的工作环境。这是她的本职工作,更是作为一名保洁工人应尽的本分。

  回想池南区乔迁的那一天,她来到这里上班的。初来乍到,面对区领导的细致关心,面对单位同志的热情相待,面对挺拔高耸的办公大楼,常常在想,这里是全区的办公大楼,全区每一个家庭的安居乐业,每一个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需要它来维护,她来保障。作为一名保洁工人,用自己的双手,保持了区办公楼条件的整洁、舒适,工作的意义远不如此,因为,这何尝不是为维护全区社会治安的和谐与稳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和力量!为了做好保洁工作,她每天早上都要在大家上班之前,把区里的卫生打扫出来,为此,她每天6点钟之前就必须赶到区里,冬天的六点钟,外面寒风凛冽,夜幕漆黑,路上行人稀少,从家里一路走来,一个女人家,有时真有些担惊害怕、提心吊胆的。

  到了区里,开始清理区域内的垃圾,每个区的垃圾都要定点清除,区域内的200个平方的清扫面积。街道和车道早上上班前清理一遍,上班后再清理一遍,中午下班清理一遍,下班后再清理一遍,为了保持区内街道的卫生整洁,可以说,她是不厌其烦的清理。进入夏天后,垃圾的清理工作是最难做的,可她从来没有嫌过脏、怕过臭,任劳任怨。为了保持池南区的清洁卫生,她几乎就像守在了垃圾点一样,垃圾刚扔出来,就冲过去,帮助清理。“宁愿一人脏,换来千人洁。”说实话,苦是苦了一点,累是累了点,可是,每当她看到把单位清理的干干净净,心里就特别欣慰。

  她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池南区有用之人。这就是高桂琴,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这个岗位上累过、也痛苦过、但是她一直微笑着。

                                                                                             

 

城市美容师-孙雪芹

   

  孙雪芹,女,45岁,出生于1971年11月26日,在池南区绿化环卫处担任队长一职,自工作以来服从领导安排,听从上级分配,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份工作,为创建池南区国家级卫生镇贡献出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2007年开始从事环卫工作至今已近10年,担任池南区绿化环卫处环境卫生管理队长。由于城市建设规模扩大,正值风华正茂的孙雪芹加入环卫这一特殊的行业,从事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最初参加环卫清扫工作时,孙雪芹就承担了城区主要干道309省道区政府路段的清扫保洁工作,每天清扫面积950平方米,那时路两旁都安装了护栏,护栏下的灰尘特别不好扫,孙雪芹却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坚持用铲子一点点地铲,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每天凌晨3点钟就来到岗位上,一天作业下来,经常使她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但她却面对困难不泄气、不动摇,同时虚心向老同事请教、学习。多年来,她练就了一套清扫作业又快又好的基本功,遇到有车辆停靠在路边时,总是弯下腰一点一点地把车下的垃圾扫出来,不留清扫灰痕。清扫道路两侧边沟时,放慢速度仔细扫,若边沟被堵塞时,还用手把边沟缝隙中杂物清除掉,使道路更加干净、整洁。

  每逢节假日垃圾产生的高峰期,孙雪芹同志都将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的紧紧的,经常以身作则,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工作,加班加点是时常的事,毫无怨言。今年三月的一天,一辆载满建筑垃圾的大卡车在经过她所负责的区段的时候发生意外,车上的建筑垃圾倾洒满整段街道。当时孙雪芹刚好将责任区保洁完下班,可她得知此情况后,马上赶到现场,参加清理工作,从下午的四点钟一直干到晚上八点多钟,对此没有一句怨言。孙雪芹1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为环卫工作贡献着,为区环卫工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城市美容师-徐凤君

 

  徐凤君,绿化环卫处市政科科长。2016年,到池南区绿化环卫处工作。岗位辛苦,工作难度大,亲友不支持,他顶着种种压力,在这个又脏又累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他抱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的信念,发扬永不服输,勤奋敬业的精神,努力坚持创一流服务,争一流业绩。凡是到他手里的活,不管是挖掘,还是平整垃圾堆,他都力求做的最好,同时他还坚持岗位自学,把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术,做为第一需要,做为一种人生目标去实现。

  近几年来,随着我区的迅速发展,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工作日渐繁忙,环卫处工作量特别大,时常加班加点,有时会工作到天黑,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一直活跃在工作岗位上。

  环卫工作是重中之重,环卫专用设施破旧难修理,他会主动熟悉掌握各种环卫设施的性能和运作方式,故障排除和机电原理。他边学习,边实践,刻苦钻研技术,掌握各种现代化设备操作规程,逐渐成长为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他还是是一个工作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的驾驶员,在环卫处工作以来,将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发扬至极致。为此,他在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更是刻苦钻研技术,对车辆技术的学习他一刻也不放松,熟练地掌握了各种环卫车辆的驾驶、操作技术。正是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没有发生大的交通安全事故,确保了单位的安全稳定。

  徐凤君他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本职,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紧跟时代步伐,紧紧盯住同行业先进水平,实干加巧干,将知识和智慧奉献给自己的岗位,同时,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依靠集体力量,提高职业技能,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在超越中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

                                                                                              

城市美容师-于杰

 

  于杰,女,现39岁,在池南区绿化环卫处工作,她在工作期间任劳任怨,不仅自己工作做的好还会主动要求去帮助别人。就将这样几句话作为自已的金科玉律:“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宁愿个人麻烦,方便千家万户;宁愿个人辛苦,一心为民服务。”不身临其境,你也许无法理会这个“脏”字的全部内涵。请朋友们想象这样一个镜头:盛夏的一天,烈日当头,没有风丝,没有荫凉,池南区街道的一个角落的垃圾箱旁,垃圾堆长6米,宽4米,深1.5米。于杰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一股呛人的怪味几乎将她熏倒。她忍着扑鼻难闻的气味,用铁锨一点点地把淤泥、碎砖、杂物挖进垃圾箱,然后传给上面的同志。她的高统靴灌满了垃圾里的脏水、身上、脸上沾上了泥巴,怪味熏出的眼泪与满脸汗水混在一起。

  脏累的劳动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艰苦的岗位能锻炼人的意志。于杰正是靠这种对环卫事业执著的爱,靠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默默无闻地发挥着光和热,被人们赞誉为漫江镇的环卫先锋。

  她虽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但为了树立环卫工作良好形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真情和关爱引导人们自觉爱护公共卫生。她在干好清扫本职之余,积极参加区组织的各项活动。把单位提出的“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城市不干净,我们脸无光”、“环卫是我家,搞好靠大家”等创建口号熟记于心,说服教育同事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深受市民群众的好评。在生活、思想上,像大姐一样关爱同事,经常教育同事上班一定要穿标志服,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谁家有困难,她积极帮助解决,谁生病在家,自己主动承担清扫工作任务。

  每当问她,有没有反感这项工作时,她总是朴实的一笑,答案永远是那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为了市民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城市美容师-周生福

 

  周生福,男,1979年12月15日出生,现年38岁,高中学历,2013年到池南区绿环环卫处工作,现主要负责垃圾车清运工作。工作以来,他用执着和坚持为我们诠释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对待工作,爱岗敬业,尽心尽职。,每天早上五点就到大街上扫地,在当时很多年轻人眼中并不看好的工作,他却认认真真的干着。倔强的他只认一个理儿:只要干上这工作,就一定要干好它。于是,池南区的很多条主次干道就成了他书写青春的舞台。领导见他能吃苦,肯钻研,不服输,2014年就培养他为汽车驾驶员,担任垃圾清运司机,这一干就是好几个春秋。每天凌晨4点,周生福就已经悄悄地起床,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在黑暗中,他和同事穿梭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停留在一个个垃圾中转站旁,对站内垃圾进行清运。日复一日的坚持让他练就了过硬的岗位技能,更让他爱上了环卫事业。寒冬里,每天早晨他都要提前一小时到单位启动车辆。可是车一到外面油管就结冰,他就提着暖瓶将油管用热水烫一下。盛夏时,驾驶室犹如一个大蒸笼,人一上去就满身大汗,就这样,他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每次下来,汗流浃背,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可面对这样的环境,周生福从未喊苦叫累,也从没抱怨过一声。

  刻苦学习,精益求精。他热爱环卫事业,注意学以致用,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上车进行实际操作,练技术,学修理。他重视实际技能操作训练,注意把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课堂上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学习钻研,学习笔记积满厚厚几本,从只会干不会说到既会干又会说,今年他还通过了技师考试,获得了技师资格。工作以来没有出过一次事故。他立足本职工作,显示了新时期一名优秀技术工人的风采。

  无私奉献,节俭为公。他爱车如爱子,精心维护和保养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垃圾清运车,每年为单位节约近万元的油料费和维修费,使车况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他开的车连年被评为免检车辆。

                                                                                             

好儿媳-金文凤

  

  金文凤,1965年出生,今年53岁,是池南区锦江社区居民,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孝”和“爱”的传统美德,自从走进这个家,她便努力尽好一名妻子、媳妇和母亲的责任,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她为我们所传递的是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和正能量。

  金文凤自己育有两个儿子,从儿子出生到长大为人,这么多年她不论何事都亲力亲为,就为了不给婆婆增加负担。现如今婆婆已年过八句,体弱多病,患有哮喘等老年病,她又独自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担。她几年如一日的不辞辛苦地照顾着婆婆和孩子,从没听她说过一次抱怨的话。不论再忙再累,她每顿第一碗饭总是先给婆婆盛上,做饭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做得软烂可口,只要老人开口说想吃什么,下顿就一定会出现在餐桌上。夏天,她坚持每天帮助老人洗澡,春秋天没有暖气的时候,怕老人冻着,她买来电热毯给婆婆铺上,让老人的被窝暖暖和和的。这么多年,金文凤与婆婆朝夕相处,连脸都没有红过一次,更没有让老人受过一回气。婆婆身体有病,又爱干净,洗洗涮涮的事情干不了,都由金文凤来做。老人逢人就夸,“有好儿不如有好儿媳,我家文风待我比亲闺女还亲、还可靠,我能活到现在这么大的年纪,与她的细心照料分不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金文凤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两个儿子。儿子们常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在她的影响下,儿子从小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最喜欢吃的东西,总是先拿给奶奶吃,奶奶感觉有这样的儿媳妇都乐开了花。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去奶奶房间看看奶奶,给奶奶讲述生活中的趣事,逗得老人前仰后合。

  中国有古语,百善孝为先。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基本要素。面对别人的称赞,金文凤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知道他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好儿媳-李英梅

  

  李英梅,女,朝鲜族,今年41岁,是池南区漫江村普通的一名家庭妇女,李英梅是个非常孝顺的儿媳,平时生活中与公公关系处的非常融洽,从来没有和老人红过脸争吵过,自从婆婆去世后,她更是承担起照顾公公的衣食起居,老人不舒服的时候,她跑前跑后的给老人看病,回家更是换着样的做饭给老人补充营养,老人该几点吃哪样药她都记在心上,时刻观察老人的一举一动,生怕老人再次不舒服。她从不嫌弃老人脏,衣服给老人常洗常换伺候的干干净净的,邻居都夸她怎么把老人伺候的这么好,身上一点怪味都没有。在照顾老人方面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她的善良、孝顺,他的老公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夫妻二人的关系也特别好,夫妻和睦,孩子也将一切看在眼里,有时间的时候也帮着妈妈洗洗涮涮,像这样的好儿媳值得我们学习。

                                                                                             

好干部-赵莹

   

  赵莹,女,汉族,1984年5月出生,2007年6月毕业于吉林省外国语大学英日双语专业,本科学历。同年到池南区管委会工作。2014年12月任池南区管委会人社局局长,在人社局工作期间认真学习政策法规,对人事、工资、社保、公务员管理等常规性工作能够严格按照文件执行切实保障职工的利益。她带领池南区人社局全力开动创新创业经济增长双引擎,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创业技能培训,广泛宣传成功创业典型,积极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不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立足长白山实际,不断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省人社厅的大力支持下,池南区人社局于2015年12月创立了“池南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30余户,带动就业150余人,2018年3月被吉林省人社厅评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2017年5月,创立了天池南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该园区现有入孵企业8个,已孵化成功3个。其中有两家企业深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一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关东神韵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开发、设计、销售旅游创意文化纪念品为一体的,并以发现、挖掘萨满文化和关东渔猎文化为主题,已完成30余个类别、80余种商品的创意设计和生产,已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和美术著作专利,现产品已成功投入市场销售,消费者反响强烈。二是黙归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长白山丰富资源、文化为基础向世界推崇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避免固有传统染色和工业化生产对生态的破坏,创始人经过潜心研究,植物染由最初的蓝染逐步升华到树叶转印和其他色彩印染技术,并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认证。该公司在2017年度“长白山杯”创业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二、加大创业技能培训力度,解决入孵企业技能人才匮乏问题。为更好的扶持企业发展,在企业入驻之初,她帮助企业寻找大量的有关创意设计资料,邀请知名高校教授为企业进行历史文化普及并答疑解惑。现在,池南区人社局与5家企业签订了企业用工培训协议,免费为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2018年先后举办了池南区首届育婴师及月嫂和裁剪制衣师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后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实现就业。

  她为人比较沉稳内敛,做事低调,一直坚持做到办事不推诿,遇难不回避。虽然工作繁杂,但她总能找到创新办法,做事分轻重缓急,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以求做得完美。  

                                                                                             

好邻居-彭福玉

 

  彭福玉同志是一名中共党员,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平时夫妻和睦、团结邻里、乐于助人,热爱公益事业。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在生活中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深受群众的一致好评。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彭福玉在村内开了个山货庄,平时帮人代收物品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就不用说了,左邻右舍的小媳妇更是把她那当做是闲谈聊天的指定场所,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都跑在前面。谁家遇到点经济危机,她都会伸出援手给与帮助。有一次,邻居家的孩子上大学,交不上学费了。彭福玉听说后二话没说,给送了一万块钱过去,说咱再难也不能耽误孩子上学,大家帮一把难关就挺过去了。像这样的事情还有还有很多。她在朴素的生活点滴中,用爱心和奉献,为塑造友善、互助、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模范作用,被人们称为爱家助邻的好模范。

                                                                                             

好邻居-彭秀香

 

  俗话说“邻居好,赛金宝”。把这句话用到锦江社区彭秀香家里是再贴切不过了,说到彭秀香的事迹,周围居民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彭秀香夫妇结婚以来相敬如宾,夫妻恩爱,孝敬公婆,婆媳和妯娌之间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公婆年纪大了,头疼脑热时,都是她带着老人去医院看病拿药,问寒问暖。逢年过节总是会给老人们带礼物,天寒了,都是她给老人买保暖内衣,让老人心里暖烘烘的。她说:“孝顺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都还年轻,苦点、累点没啥,父母为我们操了一辈子的心,应该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晚年。

  真心待人是她的处事态度。她在小区里助人为乐也是出了名的,谁家有困难,只要她知道,总是热情的跑前跑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忙解决。小区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忙里忙外不分白昼黑夜。邻居张奶奶家,丈夫去世早,女儿在外地,平时自己一个人独居,她做了好吃的饭菜经常先给张奶奶送去。张奶奶腿脚不方便,她经常帮忙,擦玻璃打扫房间等。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与邻居之间始终保持友好和睦,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多次主动探望并热心鼓励生病的邻居,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彭秀香总是拿他人的事来当自己的事办,以帮助别人为快乐,大家都非常喜欢她,对她赞不绝口。

                                                                                             

好婆婆-高桂珍

 

  高桂珍,66岁,她是一个通情达理、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婆媳关系相处融洽、邻里公认的好婆婆。她有着传统妇女的纯朴和善良,她用自己全身心的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温馨的气氛。

  她虽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但是为了不给儿子儿媳添麻烦,她仍然坚持自己独自居住,她说,孩子们大了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我不缺胳膊不缺腿的,趁现在自己还能自食其力,多干一天是一天,多干一点是一点,只要能动弹,就不要耽误他们的日子。老人还种了一园子的菜,春夏秋三季园子的菜从来没断过。为了儿子儿媳孙子能吃上自家天然无污染的蔬菜,她隔两天就上园子里采来新鲜的蔬菜给他们送去。她平时很注重节俭,从不浪费一点粮食,也深知挣钱不容易,从不乱花一分钱,不仅自己如此,也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媳也要这样做。孙子已经上小学六年级,马上面临着上初中,学业繁重,为了给孙子增加营养,她把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偷偷塞给孙子,嘱咐他买点好吃的,爱吃的东西。老人的爱总是这样,朴实而又深沉。。

  老人还有一个儿子远在山东,为了让他们安心在外面工作,老人总是报喜不报忧。她说人这一辈子,少不了磕磕碰碰,有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她什么也不图,只要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过日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愿。她把儿媳当做自己的孩子,真心实意疼她们,包容他们。儿子儿媳偶尔发生矛盾了,她从不偏袒儿子,等双方心平气和后,再问原因,谈心、解疙瘩。她总说,儿媳妇虽说不是亲骨肉,但她是要和儿子过一辈子的人,就应当自己的女儿去处。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事实证明她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儿媳对她们也很孝顺,通情达理,逢年过节,都给老人买点补品,送件服装。特别是她有个头痛感冒,不愿动弹的时候,孩子们都吓的不得了,催她去医院,恐怕她出大毛病。想想这些,心里觉的挺踏实。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家里有什么事情都互相商量,共同解决,平凡的点点滴滴却无不展现一个好婆婆的形象。

                                                                                             

好婆婆-李长英

 

  李长英今年已经68岁了,是池南区锦江社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婆媳关系相处融洽、邻里公认的好婆婆。人们常说做个好婆婆难,但是她却认为做个好婆婆不难,只要把儿媳妇当女儿看,用心疼,真心包容,家庭就会和谐美满,李长英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她把媳妇都和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甚至比对自己的女儿还要亲,惹得女儿每每大呼妈妈“偏心”。

  李长英是一位好母亲,她在教育子女的方面,以孝为先,注重传统美德的教育,特别是孝敬老人。因李长英的母亲92岁去世,摔断脚2年,生活有极大的困难,李长英和家人一同将老人接到身边照顾。她每天给老人搭配不同菜色,做既营养又好吃的饭菜。天天帮老人梳头洗脸,一丝不苟的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子女们受她的影响,儿子每周坚持给外婆洗澡,儿媳给外婆剪指甲,从不间断。事实证明她的教育方法很成功,儿子儿媳对她们也很孝顺,逢年过节,都给老人买点补品,送件服装。特别是她有个头痛感冒,不愿动弹的时候,孩子们都吓的不得了,催她去医院,恐怕她出大毛病。想起这些,真让人羡慕。

  儿子和媳妇闹别扭的时候,她从不偏袒儿子,都是骂自己的儿子,她经常对儿子说:“你媳妇跟了你,你们一定要好好对待她,不能让她在咱们家受了委屈”。等双方心平气和后,再问原因,谈心、解疙瘩。她总说,媳妇虽说不是亲骨肉,但她是背井离乡来到这里要和儿子过一辈子的人,就应当自己的女儿去处。在公公婆婆的言行带动下,儿子非常疼爱自己的媳妇,在家里做饭,洗衣服都是一把好手。

  18年来李长英和儿媳妇之间从没有红过脸。她说:“媳妇迈进咱家的门就是咱家的人”,尽管她识字不多,却用质朴的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老有所为-宿新民

 

  宿新民,1953年出生,今年64岁,他自政府退休后就开始从事关工委工作,一刻没停歇过对社会的奉献。以实际行动绽放出人生的别样光彩。教育是百年大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下一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宿新民从事关工委工作以来,他坚持学习,努力工作,任劳任怨。

  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他坚持不懈地对青少年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教育,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进行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二、加强青少年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在上级的统一安排下,宿新民参与举办了多次科普知识讲座、展览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期间他先后写下了2万余字的备课教案,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充分利用锦江社区图书室、书画室等阵地,举办了假期书画培训班,帮助辖区青少年学科学、学文化、、学专业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三、宣传相关法律,维护青少年权益

  宿新民同志在工作之余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配合司法办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池南区九年制学校的学生刘某某因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其父的打骂,导致该生经常逃学,宿新民同志了解情况后,立即赶到该学生家中,对其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其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认错。

  四、助困办实事,爱心献社会

  积极动员为社会办好事、办实事。动员广大青少年儿童把奉献爱心付诸行动,在学校组织的青少年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献爱心捐款等活动中,宿新民总是将最脏最累的活留给自己,为广大青年做出的表率,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从宿新民同志身上,让我们看到一个离休干部的高风亮节。

                                                                                             

志愿者-江伟

  

  江伟、女,37岁,2000年7月毕业于长春第一中等专业学校。2012年4月到池南区社会劳动保障中心服务站工作。工作中,她注重个人能力培养,并积极投身青年志愿者行动,结合本职工作,热心公益、扶贫济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志愿服务工作中,作为一名劳动保障工作者,她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执著的敬业精神,在劳动保障岗位上辛勤工作着。她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倔劲,通过虚心向老同志请教,主动参加业务学习,下班后将业务书籍带回家,认真钻研社会保险政策理论,尽快熟悉和掌握操作技能,并很快适应了业务工作需要。她长年坚持每天提早到岗,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她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开拓视野,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她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在网上报电大正在修学。她勤奋务实、锐意进取,她和同志们共同努力,完善了业务管理微机系统,短短的时间,成为了业务骨干。

  作为一名志愿者,江伟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者活动,母亲节前夕,锦江社区组织了“感恩母亲节”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江伟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为辖区中的残疾人送去助行器、轮椅等用具,方便了他们的生活,还为她们打扫院子、收拾屋子、陪老人聊天,使社区中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人员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和社会的温暖。从早到晚,人们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替邻居锁上没锁好的门;领着居民清洁打扫楼道;义务帮助子女不在身边的生病老人,带他们到医院去看病;热心为不识路的群众指路、带路;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各项工作……等等。这里发生的大小事情似乎都逃不过她的眼睛。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志愿者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

  平凡的江伟以一颗朴实无华的爱心,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演绎着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她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爱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表达,也不需要做出惊人的壮举,只要义务工作者真心付出,真诚奉献,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爱心、散播爱心,就会使志愿者的人生更加快乐,就能使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网站导航

长白山池南区新闻部
版权所有:长白山池南区管理委员会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南区管理委员会 池南区党群工作部信息中心承办 管理运营 网站地图
地址: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南区 邮政编码:134512 Fax:0439-5029077 Email:cnqdqb@126.com
吉ICP备09009886号-1 网站标识码:2290000006

吉公网安备 22062102000167号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法律责任 网站总访问数:人次